扎根县域 凝聚合力 以实干铸就共赢 ——高阳分公司县域市场开发实践与思考
扎根县域 凝聚合力 以实干铸就共赢
——高阳分公司县域市场开发实践与思考
七分公司 谷 珊
尊敬的集团领导、各位同事:
大家好!我是七分公司高阳区域负责人谷珊。今天,我怀着感恩之心,向集团汇报高阳团队扎根县域四年的实践与思考。四年前,面对陌生的区域,冷总毅然决然地选派我负责高阳市场的开拓。可以想象,在河北乃至全国的市场布局中,分公司集中力量于高阳这一点发力,是下了多大的决心。同时,分公司为我配备了实力强劲的班子,大家齐心协力,向着开拓高阳市场的目标奋勇前行。这段经历,让我收获了一些成绩,也让高阳分公司从“外来者”成长为县域经济的“共建者”。这些成绩的背后,是集团品牌势能的支撑、是兄弟单位的协同、是高阳县委、县政府“把后背交给我们”的信任,当然历史机遇与运气也为我们助力不少。下面,我结合六个典型案例,分享三点核心体会。
一、以品牌为旗、以速度为剑,在县域战场树立“河北建设”丰碑
案例1:品牌穿透力就是核心竞争力
在集团集采大会上,时任常务副县长动情讲述:“小时候进城,看到重要建筑上都飘扬着河北建设的旗帜。一直把集团当成自己家的企业,当成河北国企!”这句话让我们顿悟:集团作为龙头建筑企业,在保定这片土地上,集品牌、资质、荣誉与人才于一体。尤其在近些年,面对保定诸多纾困解疑的项目,集团毫不退缩,勇挑重担。这份迎难而上的使命担当,赢得了政府的认可与承诺。为我们开拓县域市场起到了积极且关键的推动作用。集团74年积淀的品牌公信力,在县域市场具有天然的穿透力。我们持续放大这一优势:董事长、商总、陈总、甄总多次亲临高阳,他们充分调动自身资源,为高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如今,分公司四年三获“政府特别奖”。我们被纳入县域治理体系,两办相关文件直接签发至公司,我们真正成为政府眼中的“编外科局”。县域市场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,而是集团品牌势能的延伸地。“河北建设”的金字招牌,正是叩开县域市场的"金钥匙" 。
案例2:速度创造政治价值
2021年我们承接首个项目“巾巾乐道产业育城中心”,该项目建筑面积3.15万平米,面对资金未到位、设计方案只是概念阶段,工期仅183天的困难局面。集团紧急调配全产业链资源:边设计边施工、供应链提前锁价保供。冷平总经理现场督战,周建强项目部三班轮岗昼夜奋战,在疫情期间组织了“千人大会战”。最终项目按期交付,保障了旅发大会的顺利召开。时任常务副县长(现任县委书记)评价:“河北建设不仅建起了会场,更建起了老百姓对我们新班子干部队伍的信心!”
此后,我们不断刷新“河北建设速度”,一年一面旗帜。27天建成1.4万平方米的“健康驿站”。胡丛兴项目部在疫情期间创造性的组织“全阳班组”,硬是顶着严寒和人均“38.5°”的体温提前15天贯通环城水系城区段。“河北建设速度”已成为我们的政治名片。县域项目往往承载主政者的政治承诺,超常规速度就是超常规价值的兑现。
二、以韧性破壁垒、以担当赢人心,构建县域生态共同体
案例3:用脚步丈量县域治理的厚度
县域市场绝非“拿下书记县长就能畅通无阻”。在初入市场时为对接住建局,列伟总和冷平总在住建局做了半天的“冷板凳”才换来和局长交流十分钟的机会;在争取水利项目时,我们曾连续三天蹲守办公区才能“偶遇”局长交流。这些经历让我们清醒认识到:县域市场开发要像"榕树生长"——既要向上争取阳光,抓住决策层,更要向下扎根,打通执行层。既要对接行政部门,也要联动乡镇街道。要穿透县域治理“毛细血管”,系统攻坚破除隐形壁垒。我们创新建立了“高层谋势、 中层搭桥 、基层生根”的“三级穿透机制”
案例4:危机是最好的信任试金石
在这四年里,我们与高阳一同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、洪水的肆虐冲击以及诸多突发状况。疫情期间,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想尽办法保障项目进度。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万盒“莲花清瘟”保障了政府的防疫供应。洪水来袭时,我们不仅迅速组织力量参与本县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,更在政府的带领下第一时间驰援涿州等重灾区。在这些与客户同呼吸、共命运的过程中,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融入与共生的理念。2021年某项目突发安全事故,面对危机。我们启动集团级应急响应:2小时内田伟总亲赴现场处置,8小时完成伤员转运北京,配合政府安抚家属、舆情管控,24小时向政府提交“整改+补偿+长效机制”三合一方案。时任县委书记感慨:“见过太多企业推诿扯皮,像河北建设这样把危机转化为信任升级的,我们愿意给予更大舞台。”在处理事故的同时,我们成功中标多个项目。但是在此次事故处理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们经验不足,比如对事故后续处理的过程中对政府“言听计从”导致事故的定性、定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,给集团造成了重大影响,也借此机会向集团进行检讨。
这些经历让我们深刻理解:县域市场本质是“熟人社会”,信任一旦崩塌将寸步难行。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价值观输出的过程,是把事故处理过程变成企业人格的立体展示。
三、以生态谋共生、以变革创增量,打造县域经济服务商
案例5:从建设者到“城市合伙人”
面对县域产业升级痛点,我们依托集团资源实施“三个赋能”。
1.智库赋能:利用集团综合能力强、专业齐全的优势,全过程、全方位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;
2.生态赋能:引入集团战略合作伙伴,上下游企业,集团领导同学会、朋友圈资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引流赋能。我们深入挖掘高阳本地资源,发现高阳籍的国宝画家侯一民老师。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高阳文化影响力的契机,便积极协调,带着书记、县长一同前去拜访。目前大师已经仙逝,但是这些交流为高阳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文化记忆。
3.服务赋能:举办招商会、产业论坛等活动。为招商活动提供选址、活动保障、配套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,让政府对我们“失能依赖”。在周一配合县委、政府对省委主要领导视察提供了全要素保障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县长多次强调:“河北建设不仅仅提高了高阳县的整体施工管理水平,他们已经转化为了高阳高质量发展的操作系统。”尤其是在目前董事长正在带领我们同县委、政府进行谈判,新型“县域混改公司”马上落地。这种转变也让我们从“乙方”升维成“城市合伙人”。
案例6:用势能破解资金困局
县域项目的资金盘子永远有缺口。平衡市场跟资金的核心就是适度控制市场规模,争取更多资源流向拟承接项目。比如县委党校项目面临“政府着急建、财政无预算”的困境。我们创造性实施“三级造势法”:
1.前端策划:通过内部资源将本县项目升级为全市标杆项目,倒逼业主对该项目投入最多的资源。
2.中端引爆:策划市委主要领导三次视察。项目进度、质量方面表示高度肯定,在资金保障方面提出具体的指示。
3.后端运营:计划与党校及平台公司合作,打造持续性收益模式。
最终该项目实现政府“零资金启动”、企业“零垫资施工”,资金问题迎刃而解。
四、结语——县域深耕的“高阳模式”
四年实践,我们提炼出“三力模型”:
1.品牌驱动力:放大国企级公信力与民企级灵活性;
2.系统穿透力:建立“高层-中层-基层”三级穿透机制;
3.生态构建力:从单一施工向“智库+资本+产业”生态跃迁。
展望未来,县域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。中国有1300多个县和近400个县级市。加上市属区域,共计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,这是一片亟待深耕的市场沃土。
各位领导,高阳的实践印证了集团县域战略的前瞻性。我们始终牢记:我们不仅是集团战略的执行者,更是县域生态的共建者。我们将继续以"空杯心态"学习兄弟单位经验,在"深耕县域市场"的新征程上,努力把高阳模式打磨成可复制、可迭代的标准化模板,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力量!
谢谢大家!
模式提炼
1.品牌势能转化模型:通过“品牌展示+政治承诺兑现”,将集团历史积淀转化为县域市场信用资产;
2.三级穿透工作法:高层定调子、中层通路子、基层扎钉子,破解县域治理碎片化难题;
3.危机信任增值公式:快速反应(速度)× 主动担责(态度)× 系统整改(深度)= 信任升级指数;
4.生态赋能四步曲:洞察痛点-整合资源-创造场景-形成依赖,实现从乙方到合伙人的身份跃迁。